党建引领促发展,AI赋能启新篇——两支部联合举办AI赋能外语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0-29 文章来源:信息服务中心 点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2025年10月29日下午,直属信息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联合国际学院大外二部教工党支部共同举办“教师智能素养提升”活动。本次活动以“AI赋能外语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讨会”为主题,旨在结合暑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培训成果,探究AI在课程改革、课堂实践与教学设计中的深度融合路径。国际学院副院长曾朔朔、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于方参与并指导活动。
活动伊始,大外二部教工党支部书记金安琪及系部副主任李璐系统地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与目标,着重强调AI赋能外语教学是响应学校“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战略的关键举措,并指出与信息服务中心的深度协作将为外语课程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案例分享环节,四位来自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代表展示了AI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吴海英老师以日语N3真题库建设为例,分享了如何运用AI工具高效构建真题库并生成配套音频,通过自动化资源创建与数据驱动的学情分析,实现了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黄诗雅老师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探索AI赋能阅读教学的新路径。她借助AI工具拆解语篇结构和句法难点,为学生搭建精准的认知脚手架,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杨曼娜老师系统介绍团队用AI赋能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流程,涵盖准实验设计、工具选型与难点应对策略,分享从学术资源获取到跟踪AI工具迭代的实用经验,为同行提供高参考价值实践范例。黄琬词老师分享了她如何在大一听力与口语课程中,利用AI重塑考评流程,构建覆盖“平时测、课堂表现、学习笔记、课程作业”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并利用智能纠音、交互对话等功能,化解学生基础薄弱与过度依赖AI的矛盾,使过程性考核成为驱动学习、巩固基础的关键支点。


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于方对分享案例给予了专业指导。技术层面,她建议教师跨平台验证AI生成资源的准确性,例如结合多种大模型交叉核对日语题库答案,并推荐使用可控语音合成工具以保障听力材料的规范性。教学改革层面,她强调了“问题导向+理论支撑+实证检验”的闭环模式,鼓励教师基于调查与学习数据分析定位教学痛点,同时倡导规范实验设计,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评估AI介入的有效性。国际学院副院长曾朔朔在总结中强调,学院要系统推进教学案例转化、AI助教研发与师资培训,致力于构建数智教学新生态。
直属信息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和国际学院大外二部教工党支部支部将持续激发“红色引擎”动能,聚焦智能教学领域深化合作,为教师智能素养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党建+业务”融合互促,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信息服务中心 2025年10月29日)